网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网校.com…    网校新闻来源:网校.com 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3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强力实施,网上教学已经成为远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也日趋丰富。但在目前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中,网上教学和其他媒体教学的关系到底如何?应该怎样具体设计和实施?相关教学条件的保障和学习环境的营造又该如何进行?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主持教师,在这方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特记于此并求教于大家。

一、网上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定位

  1.学习者分析是进行网上教学设计的最终依据

  “一切为了学习者”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口号。“学习者”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教学对象”,即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尽管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把学习者分析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脱离学习者或教学对象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主要原因是有形或无形的干扰因素实在太多。

  有学者称,目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呈现出强烈的“城乡二元体制”特征,这对于教育资源的分布、教育体制的运行和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表现在远程教育方面,也许同样存在着某种“城乡二元模式”:一种是“中心城市模式”,其教学对象基本上是城市中的基层人员;一种是“边远农村模式”,其教学对象基本上是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人员。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远程教育学习者身处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除了具有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特点,就是:不仅信息技术条件差,而且包括信息技术素质在内的文化素质、学习素质同样较差。按照德国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奥托·彼得斯的观点,“亚洲学生基本上不是自治型而是他治型的学生,”因而他们“不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不习惯自我发展,不习惯对教师持某种批评的态度。”[1]话虽然说得严重了一点,但对中国广大的远程学习者来说则是基本中肯的。在这种背景下,网上教学究竟如何定位,是值得认真思考和仔细掂量的。

  2.教学定位:是“主要形式”,还是“辅助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远程教育始终坚持多种媒体教学,网上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网上教学有着巨大的优势,如资源丰富、信息传输及时、便于交互、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自由等,但同时也有劣势,如技术条件要求高、不易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素质要求较高等。任为民教授在谈到这一点时,曾结合电大的实际情况说:“特别是在电大要向下延伸,向边远农村延伸的时候(当前分校以上的电大网络条件都比较好,95%基本都是百兆以上,但县教学工作站的设施条件还有不小差距),网络教学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再考虑到文化环境方面的因素,网上教学的实施难度可能更大。任为民教授为此指出,“开展网上教学应贯彻混合学习的思想,灵活运用多种远程教育形式”。[2]这也就是说,在开展网上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好网上教学和其他媒体教学的复杂关系。

  实际上,不管采取何种远程教育模式,在现阶段,除了极少数的省城或计划单列市院校或者某些班级和学习群体之外,网上教学可能主要还是远程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而非“主要形式”。这个结论是由其教学对象的特殊背景所决定的,所谓“形格势禁”,这并非否认网上教学在整个远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的趋势。当然,即便在广播电视大学内部,各个专业之间也会有所不同。像财经类专业,其教学对象的社会经济条件、信息技术条件和学习素质普遍较高,因而开展网上教学就有比较大的优越性;而像教师教育类专业和农科类专业,其教学对象的社会经济条件、信息技术条件和学习素质普遍较差,因而其网上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就不能偏高,否则将会因脱离现实而导致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对于后者,面授、卫星电视和“教学包”等等综合教学手段,也许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能是主要的了。

  3.教学模式:是“基于资源”,还是“基于交互”?

  说网上教学是远程教学的“辅助形式”,并不是要取消或削弱网上教学,相反还要鼓励和强化网上教学,这不仅因为网络教育是第三代远程教育的标志之一,而且更因为在目前背景下,网上教学在配合其他媒体教学方面的确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只不过,在具体进行网上教学时,的确有一个确立何种主导教学模式的问题。

  归纳起来,网上教学的主要功能可能就是两个:一是可以提供丰富的、能够即时更新、即时下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二是可以进行跨越时空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性学习。以第一种功能为主的网上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基于资源”的,以第二种功能为主的网上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基于交互”的。按照以上对电大教育的分析,显然电大应该主要采取的是“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对于基层、地方和边远农村地区的广大远程学习者来说,教学信息的匮乏和教学资源的紧缺乃是最严重的,也是最易于通过互联网而解决的;而交互性学习不仅耗费的时间长,而且还有带宽的限制,往往学习成本太高,特别是对于农村、基层的学习者来说有相当的困难。综合这些因素,目前参与远程教育试点的学习者将比较难于选择交互性的学习方式,而宁愿选择资源性的学习方式。事实也不断证明,通过“电大在线学习网”来浏览教学信息、下载教学资源的学生数量,要远远大于通过其中的课程论坛进行交互性学习的学生数量。

  当然,说网上教学以“基于资源”为主要模式,并非一味排斥“基于交互”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如果仔细划分的话,所谓“交互”也有两种,即“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对于电大的学生而言,“非实时交互”也许更受欢迎,尽管“实时交互”也会偶尔被学生使用;对于电大教师而言,由于教师之间有一个“集体备课”的问题,“实时交互”则大有用武之地。

二、网上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技巧

  1.教学资源的有效提供

  “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模式必然将教学资源的提供当作网上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互联网上,比如在“电大在线学习网”上,每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有关本课程的各种教学文件,如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二是有关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各种辅导文本,如各章节的知识要点、导学和拓展学习材料等;三是各种数字化的音频、视频教学资源,如流媒体课件、VOD点播和“直播课堂”等。如何将这些教学资源和其他媒体资源进行区分,并对之进行有效整合与运用,是问题的关键。

  在整合和运用网上教学资源方面,根据本人负责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网上教学的体会,特别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导学文件应避免照搬照抄文字教材,要尽量简捷实用,突出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辅导;第二,学习者普遍对案例类辅导文章感兴趣,有可能的话,可以按专业或课程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案例库”;第三,对课程论坛上的问题答疑定时进行搜集整理,为方便学习者浏览,可将那些典型问题以“答疑集锦”的形式挂在教学辅导栏目上;第四,网上教学资源要保持开放性,“即时更新”以及与相关课程资源网站的链接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避免制造“文本垃圾”,即无限制地将相关资料照搬到课程主页上来。

  2.教学交互的合理组织

  如上所述,“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学交互,而只是主张交互要切合学习者的实际和网上教学的实际。什么是“交互”?交互即“意味着某种共同的或者相互的行为,在这一行为中,人或者事物互相影响了对方。”[3] 网上教学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其“交互功能”异常强大。但在目前电大的网上教学中,教学交互的水平普遍不高,其主要表现是:大多数课程论坛的“人气”不旺;所发帖子的质量不高(主要以咨询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主);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切磋交流氛围;电大系统教师的网上教学研讨尚未形成制度,等等。笔者认为,教学交互并不是网上教学的目的,教学交互的目的乃是“教学理解”。教学理解包括知识性理解、价值性理解和情感性理解三个层面[4]。只有这三种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网上教学才算是成功的,但目前的差距显然还很大。

  影响教学交互和教学理解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脱离学习者或教学对象的实际。如果说网上教学目前主要还是远程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的话,那么从其内部来说,进行“教学交互”还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提供“教学资源”可能更重要。还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如就中央电大层面来说,面对整个系统学习者进行网上答疑就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不必要的。与此同时,也不能回避问题的微观层面,如教师在主持课程论坛时所必要的措施和技巧。这里提出的具体建议是:电大系统教师的网上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应该成为教学交互的先导和核心;要高度重视学期开学之初的导学工作;以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为抓手,通过“主帖”、热帖的“置顶”、“加精”等形式引导学习者的课程学习,等等。

  3.教师博客或教师网站: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传统教育中,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叫做:“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程。”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一种动力,学生与教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在传统的远程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中,由于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的分离,教师的这种魅力往往很难表现出来——好的电视教材之所以凤毛麟角,就是证明。但在网络环境下,情况似乎有了好转的迹象。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最能体现人的个性的地方,教师尽可以在这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以此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这种考虑,在课程主页的基础上开发“教师博客”、“教师网站”等等更具教师特色的网上教学新形式,或许是一个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在网上教学中,教学资源、新技术并不是主要的,出现一批“名师”才是网上教学成功的标志。实际上,在网上教学的组织方式上,可以说一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种是课程取向,一种是教师取向。前者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学科内容、教学资源,后者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教师的导学问题或者说师生间的人际交流问题。过去我们可能比较重视前者,随着网上教学改革的推进,后一种取向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两者的融合也许是必然。

三、网上教学环境的营造

  1.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是传统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网上教学环境中也不例外。但在网上教学中,师生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更平等了,在知识占有方面更接近了,在情感方面更微妙了,等等。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因师生时空分离所导致的师生关系的“虚幻感”。比如,在有些课程论坛上,就经常出现学习者“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象……

  那么,如何使“虚幻”的师生关系回到现实中来?换句话说,如何确立并维护一种正当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定。国外高校导师制的优越性不必说了,即便是参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的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和学生的班级也是明确的和固定的——这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规律。因此,网上教学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虚拟教学班”,即为固定的班级配备固定的辅导教师,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的相对稳定和教学质量的基本水平。具体到中央电大的网上教学来说,其主持教师的职责就清晰了,即只对一个“虚拟教学班”的学生负责。服务对象和教学对象是明确的,师生关系是固定的,教学和服务就有针对性了,对于整个电大系统来说也会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2.探讨新的教师合作模式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系统,其中网上教学是通过“三级平台”(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地市分校)之间的不同分工来完成的,因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就显得异常重要。实际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意义。”[5]这也正是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既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中央电大教师和地方电大教师的相互作用,还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长期以来,中央电大在开展传统的远程媒体教学时,其教师间的合作是密切的和愉快的,但在网上教学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中央电大的教师似乎直接面对本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网上教学;作为“主持教师”,既要编教材,又要搞科研,还要负责课程管理辅导,角色交叉重叠;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之间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等等。

  从制度上讲,对中央电大的教师也许必须进行分类管理。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将学科专家、课程管理者和辅导教师进行成功剥离。换句话说,一方面应允许一部分具备条件的中央电大教师担任课程教材主编,并逐渐转变为学科专家,另一方面应允许某些教师转向纯粹的课程管理工作,而讲师和助教则可以转向辅导教师,主要承担网上“虚拟教学班”的教学辅导工作。而从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的关系来说,教师也要进一步明确分工。比如,对中央电大的教师今后可以明确三项任务:提供教学资源、对电大系统教师进行培训、选择一个“实验班”进行教学;而地方电大的教师则负责落实中央电大的教学计划、负责教学资源的补充、负责一个班级的所有具体教学工作等。

  3.营造健康的网上教学新文化

  崇尚技术一向是中国的传统,具体到教育领域,“唯技术主义”曾一度盛行,极端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忽视健康的网络文化的营造。近年来,随着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开始反思教育技术到底“姓什么”的问题。答案当然是“姓”教育,也就是说,应用任何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AECT在教育技术05定义中,也对教育技术的道德规范问题进行了特别呼吁:“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6]这是对“唯技术主义”的一种有力反驳,也是教育技术回归教育、回归人文精神的一种努力。远程教育在这方面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那么,如何营造健康的网上教学新文化呢?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仅就网上教学的正确评价和引导谈几点建议。具体到一门课程的网上教学来说,这包括:从宏观层面来说,应明确网上教学在整个远程教学中的定位、确立网上教学的主导模式;从中观层面来说,应对网上教学整体方案和实施策略进行设计;从微观层面来说,应对学生上网时间、上网形式提出具体要求等等。举例来说,“网上学习的时间只能是原则规定,不能硬性要求,因为学生的网上学习设施、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7]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总之,一定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千万不能提出学习者无法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网上教学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Tags:网校,网校教学,网校教学资源,网校教学交互,网校教学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网校新闻:
  • 下一篇网校新闻: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网校排名免责声明: 此内容系根据用户的意愿自动排行,不代表网校排名赞成被分类网校的内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