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9053

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1-09-22 21:11:22
简单学习网简单学习网

简单学习网全科在线辅导,互动答疑,800讲免费课程!

免费试听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B. 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C. 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D. 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

B. 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

C. 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

D.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 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1985年的莎士比亚

朱山坡

蛋镇电影院曾经有一段时间门可罗雀。有一天,来了一个长发及肩的毛头小子,身材矮小,穿喇叭裤,硕大的墨镜差不多遮蔽了他瘦削的脸。

毛头小子走进电影院,对经理老吴说,我要借你的电影院用用。老吴打量了一番毛头小子:“你是谁?”

毛头小子说,你听说过莎士比亚吗?老吴说,听说过,但没见过。

毛头小子说,我原来是鹅镇的莎士比亚,现在是蛋镇的莎士比亚。老吴警觉地问,你想借电影院干什么?

“不,我们,蛋镇莎士比亚剧社准备排演一部伟大的戏剧。”

#p#分页标题#e#

这个毛头小子是蛋镇中学初三的学生。他的父亲朱风光从鹅镇调到蛋镇当卫生院院长,所以他也跟着转学,成为蛋镇的莎士比亚,并且成立了蛋镇莎士比亚剧社。

莎士比亚抽的烟是万宝路,这让老吴瞠目结舌。“不白借,我们排演一次,给电影院50块钱。”老吴从莎士比亚手里接过一条结实的万宝路后,老吴谨慎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我当然支持年轻人的事业。”

这一天中午,莎士比亚带着五个毛头小子和三个稚嫩的女学生兴冲冲地来到了电影院。十几个穿着时尚的男女中学生在台后常常打情骂俏,发出阵阵浪笑,这让老吴不得不保持警惕。如果不是因为近来电影院过于冷清,老吴断不会把场地租给莎士比亚。

每次指挥排演的时候,老吴自始至终盯着,一言不发。莎士比亚要跟老吴好好谈一次。

“老吴,你了解《哈姆雷特》吗?”“我什么都知道。但我谁都不相信。”

“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也见识见识。”莎士比亚说。

老吴说,那你现在就让他们见识,从排练开始。

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据说,每排演一次,每一个学生演员可以拿到三块钱。谁也无从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说,他的钱是从他的父亲朱风光那里硬要来的。我不觉得莎士比亚是一个坏小子,他只是有一个奇怪的理想。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摄影师,但遭到了差不多全镇人的讥笑。因为我就是大家眼中的“小混混”,我家穷得连拍一张照片的钱都没有,遑论购买一台照相机。

他对主演的表演极其挑剔、苛刻,吹毛求疵。“我给了你钱。你给我演好点,我不想给蛋镇人民看到狗屎一样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有一只漂亮的海鸥牌照相机。他拍了很多剧照,张贴在电影院海报墙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我想摸摸他的照相机。他不同意。我说,你给我拍一张照片总可以吧?莎士比亚说,胶卷很贵的。但他还是很勉强地给我拍了一张。

“作为回报,你必须在我的戏里免费演一个角色。”莎士比亚果然给我弄到了一个角色,让我演给哈姆雷特提靴子的仆人。

《哈姆雷特》在蛋镇越来越出名了,几乎家喻户晓,连小混混们都开始谈论哈姆雷特。

“什么时候才能正式上演呀?”“国庆节正式上演!”莎士比亚说。国庆节转眼便要到了。

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电影院作了最后一次排演,莎士比亚一反常态,不吝用最好听的词语赞扬了我们的表演。

可是,老吴给我们出了难题。如果今天莎士比亚不交清租金欠款,明天休想推开电影院的大门。

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早早便来到了电影院。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

莎士比亚在电影院后台等着我们。他的脸上洋溢着好事将至的亢奋,一一给学生们发钱:“加油!”

话剧按时开始。

一切都十分顺利。观众的热情和专注出乎意料,没有人喝倒彩,也没有哄笑,连吹口哨都没有。演出落下帷幕,观众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看到了父亲在向我招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一次,他断不会骂我“废物”。

这是伟大的一天。

但当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出来谢幕的时候,唯独没见莎士比亚。有人小声告诉我,刚才警察闯了进来,将莎士比亚抓走了。“昨晚,他撬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

首演即成绝唱。

大概是三个月后,临近春节了。莎士比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莎士比亚说,我爸垫了卫生院财务室钱……我在派出所关了一些时间。我要离开蛋镇了。

“回到你妈妈身边?”

莎士比亚说,不是,天下之大,哪我都能去……他从脖子上取下照相机递给我:“这个送给你。”

我惶恐地推辞。在我眼里,一部照相机的价值相当于半个蛋镇。

“你给哈姆雷特提靴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原著中没有提靴人的角色,你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新。”

莎士比亚说:“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二十年后见。”

很快,我成了蛋镇最好的照相师,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我给他们照相。我十分期待二十年后与莎士比亚相见。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1985年的莎士比亚”为题,交代了时间和人物,点明了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莎士比亚能够租影院排演剧目,与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对他的经济支持分不开,即使出事后爸爸还为他垫付了钱。

C. 莎士比亚请求租用电影院,老吴说“我当然支持年轻人的事业”,其实老吴心口不一,后来又给莎士比亚出了难题。

D. 毛头小子排演世界名著,未见识过话剧的蛋镇人热情空前,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精神面貌与文化需求的新变化。

7. 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篇对莎士比亚的外貌描写,不仅体现了他的鲜明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年代新潮青年的时尚追求。

B. 小说选取那个年代稀有的文化场所电影院作为活动场景,既有利于情节的集中和展开,也利于表现主题。

C. 小说采用补叙方式,交代人物身份,对支付演出费用做了补充说明,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使结构更严密。

D. 小说莎士比亚与“我”告别这一情节,既交代人物命运,又丰富了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8. 如何理解“这是伟大的一天”?(4分)

9. “我”在小说中虽然出现较晚,但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p#分页标题#e#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得之,则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畏友,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

B. 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C. 左丘,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相传著有《左传》和《国语》。

D. 及第,指科学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 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他们广泛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 吴炎、潘柽章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有了名声,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

D. 吴炎、潘柽章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可谓志同道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14. 作者对同样是写史书者的吴炎、潘柽章二子和庄廷鑨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B.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句正面点题,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了秋风的劲疾肃爽。

C. “一年颜状镜中来”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诗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D. 首尾两句都将秋风称为“君”,表达了作者对给万物带来生机的秋风的喜爱。

#p#分页标题#e#

16.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歌“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唐诗别裁集》)。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出“英气勃发”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项脊轩志》写作者在阁中读书放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向晋武帝表示心愿达成后,将为国献身、报君大恩。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 );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从呱呱坠地到两鬓如霜;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规制, ① 。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 )。

为了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 ),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 ② ,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适应了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立法要求,对于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行为、有效预防侵害人格权损害后果的发生、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调整 隐恶扬善 事无巨细 效果

B. 调整 激浊扬清 事无巨细 效应

C. 调节 隐恶扬善 事必躬亲 效应

D. 调节 激浊扬清 事必躬亲 效果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B. 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C. 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D. 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和一处标点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p#分页标题#e#

①随着“五一”劳动节假期到来,香港居民开始外出踏青,访港游客的身影却依然罕见。②在旺角、铜锣湾等主要商业区,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③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劳动节假期首日有1528人次入境香港,④其中香港居民占比超过九成以上,内地访港旅客仅有119人次。⑤而去年5月1日,有逾106万人次进出香港,其中内地访港旅客量接近50万人次。⑥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表示,今年是自2003年内地赴港“个人游”推出以来,香港首次出现“零团来港”的劳动节假期。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和出入境安排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五一”假期,许多旅客无法到访香港,香港迎数年来最少客流。

22. 阅读下面一幅“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模型”图,完成小题。(5分)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一理论模型,要求不超过60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积极筹款,举力修缮世界文明瑰宝的“老坐标”;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东方传统文化的“坐标”绽放新光彩;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人类太空探索又添“新坐标”……

文明的“坐标”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需要人们敬畏继承和创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10月份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

【答案】1. A 2. B 3. C

4. ①以阐释概念内涵开篇,引出论题;②逐层深入展开论证;(由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到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中的运用。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给出了就具体解决方案。)③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共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5. ①城市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或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②互联网迅猛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共6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6分)

【1题详解】

B项,“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可见并不是“按既定规则组合”,选项主观臆断,于文无据。

C项,“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最外层”不等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表意有区别。

D项,“材料三……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说法错误。写作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表现的形式,两则材料在这一方面无法比较。

故选A。

【2题详解】

B项,“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不是只要“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一定能赋予精神文化内涵。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3题详解】

#p#分页标题#e#

C项,“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一片繁华”说法不正确。选项陈述的是秦淮河相关的历史事实,而材料二中主要论证对象是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符号,选项内容不属于“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

【答案】6. B 7. C

8. ①“伟大”,表明演出成功,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了转变。②莎士比亚实现了理想,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每点2分,共4分)

9. ①讲述故事,以“我”来叙述,交待人物命运,使故事情节更完整。②“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真实地写出了“我”的亲历与感受。③丰富人物形象,“我”成为蛋镇最好的照相师与莎士比亚有直接关系,这样丰富了莎士比亚的执著于理想的形象内涵与意义。④深化主题,表达莎士比亚这一代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渴望。(共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B项,“与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对他的经济支持分不开”错误,结合原文“谁也无从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说,他的钱是从他的父亲朱风光那里硬要来的”分析,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没有对莎士比亚提供经济支持,曲解文意。

故选B。

【7题详解】

C项,“小说采用补叙方式”错误,小说采用的是插叙方式。

故选C。

(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

得分点:析产,分家;“仲子”,第二个儿子;“哀”,悲痛,痛惜;“置嗣”,安排继承人 (每点1分,共4分)

(2)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

得分点:“鬻”,卖;并,以及;“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不发觉知府、推官;“坐”,牵连治罪,受牵连定了罪。 (每点1分,共4分)

14. 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赞扬、敬佩和怀念之情,称他们是“高才”“畏友”,而对庄则充满鄙薄之情,称之为“不甚通晓古今”“不学”。(共3分)

【10题详解】

“予薄其人不学”,“予”是本句的主语,故前面应断开,排除A;“不学”说的是“其人”,指“庄生”,排除 CD;“列名”是一个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句子意思: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

故选B。

【11题详解】

A项,“畏友,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说法错误。“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错,“畏友”不能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没有这个说法。

故选A。

【12题详解】

C项,“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错。由原文“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可知吴炎、潘柽章并未参与《明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

故选C。

译文:

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柽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

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鑨,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今。因为司马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鑨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书》。廷鑨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诋毁之辞而未经删除的。庄氏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令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恐吓庄氏。庄氏想答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都用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吴之荣的要求。吴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吴之荣有理。吴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廷密奏,四大臣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鑨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廷钺以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鑨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骨,登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十多人,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辞要求宽恕脱罪,吴炎独慷慨陈辞,痛骂不绝,宫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打倒在地。潘柽章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也不申辩。

#p#分页标题#e#

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从这方面看,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一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比我小十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并且他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鑨一类的人。

(二)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15. D 16. ①第三联运用了侧面描写,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蜷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显示出一种潜在的力量,似乎只要时机一到,骏马就可奔腾,鸷雕就可翱翔长空,侧面烘托了秋风给万物带来的勃发英气。②第四联直抒胸臆,天地寥廓,我就是抱着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作者直接表达出了他对秋的喜爱,更反映了诗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自强不息进取精神,体现出了作者的“英气勃发”。(每点3分,共6分)

【15题详解】

D项,“首尾两句都将秋风称为‘君’”分析错误,首句中“君”指诗人,尾句中的“君”指秋风。“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故选D。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答案】 (1).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2).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3)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18. B 19. D

20. ①受法律保护 ②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18题详解】

第一处,调整:改变原有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根据语境“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关系、维护秩序”此处强调的是改变原有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选用词语“调整”;

第二处,隐恶扬善: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根据前文“社会生活风清气正”,就要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所以此处选用成语“激浊扬清”;

第三处,事无巨细:事情无论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根据语境“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所以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上,无论事情大小,都要管。选用成语“事无巨细”;

第四处,效果:由于某种因素使事物产生的好的结果。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反应和成效。根据“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可知此处强调发的是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互联网上发布所引起的社会反应,选用词语“效应”。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划线句子“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如果任由”应在句子开头;二是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A项,语序不当,“任由”应放在“如果”的后面;

B项,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C项,语序不当,“任由”应放在“如果”的后面。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故选D。

【20题详解】

#p#分页标题#e#

第一处,根据横线所在的前文“受法律规制”和后文“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细”推断横线上填写“受法律保护”。第二处,根据前文“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以及后文“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可以得出横线上填写意思为“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的句子。

21.【答案】②“较往年”前添加“人流”;③删除“显示”(或删除“根据”);④删除“以上”(或删除“超过”);⑥“今年”后添加“五一”;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后“,”改为“、”。(每点1分,共5分)

【解析】

②“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缺少主语,应在“较往年”前添加“人流”;③“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删除“显示”或删除“根据”;④“超过九成以上”赘余,不合逻辑,应删除“以上”或删除“超过”;⑥“今年是……假期”搭配不当,应在“今年”后添加“五一”;⑦“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出入境安排”之间是小并列,同属于“因素”,因此“受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改为“、”。

22. 【答案】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模型将公共安全体系分为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三部分,(3分)并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灾害要素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分)

四、写作 最佳立意:永恒的瑰丽——人类文明的坐标

【简单学习网】 精品试学课 / 名师直播 / 优惠券 免费领取

注册
  • 全网名师热评

    • 王大绩老师,周业虹老师都是顶级名师,他们在其他平台只是做个节目和讲座,只有在简单学习网是认认真真的给我们讲课!我去,要不要这么幸福!

    • 简单学习网,麻雪玲老师的课程,讲的特别好,语法讲的太棒了。以前不会的,感觉豁然开朗。

    • 我喜欢语文的王大绩老师!使我顿时明白了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真的改变了我对语文这一科目的看法,原来语文考试并不像我观念中的死板繁琐。

    • 挺好的,有不少免费课,我特别喜欢语文的王大绩老师!是他让我改变了对语文的看法,原来我以为语文不过是日常积累,写写背背,不需要什么技巧。在听了王老师的课之后,使我顿时明白了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改变了我对语文这一科目的看法,原来语文考试并不像我观念中的死板繁琐。

    • 听了丁益祥老师的课程之后,我发现数学好像没那么难,反而挺有意思的。成绩越烂提分的空间越大,我满血复活了

    • 徐建烽老师所讲给我有很大启发和收获,非常感谢!明白了平抛双角 ,以及反向延长过中点。

    • 麻雪玲老师不仅英语知识到位,而且对语文的掌握在做题中也有体现,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在备考阶段反复阅读文章,注意对长句的理解,争取做到做完形填空是能够得心应手。

加载中~

高二网校推荐

网校
关注度
网校特色
评价
试听

高二名师

  • 丁益祥丁益祥

    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首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考试院高考评价组成员。

    试听课程
  • 徐建烽徐建烽

    原首师大附中物理高级教师、北京海淀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先进工作者,北京首届海...

    试听课程
  • 王大绩王大绩

    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三教学、教研工作;悉心研究教学与高考规律,洞察各地高考试...

    试听课程
  • 麻雪玲麻雪玲

    高中英语老师,英语专业八级。曾任教于重点中学,十几年教学经验,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

    试听课程
  • 林祖荣林祖荣

    生物特级教师,主编《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实施》等专著

    试听课程
  • 熊丹熊丹

    熊丹老师主讲,高三数学,高考数学。

    试听课程
  • 汪文龙汪文龙

    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0多年,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全国各地高考语文都有一定...

    试听课程
  • 赵万东赵万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北京高考历史学科解析人。

    试听课程